張喜梅家庭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時間:2018-09-11 來源:省婦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享到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孝敬老人,和睦鄰里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我叫張喜梅,來自濮陽范縣,剛結婚時,家里很窮,擔子很重。不僅有兩個沒有結婚的弟弟和未成年的妹妹需要供養,還有一個患有偏癱的婆婆需要照顧。后來,婆婆的病情加重,在床上癱瘓多年,都是我為她洗澡、梳頭、理發、捶背,剪指甲,精心侍侯,從不厭煩。2007年,公公又被查出患有肺癌,記得有一次公公病情加重需要住院,正是農忙的時候,公公說,在家輸輸液就行了,反正年紀大了,也做好準備了,我毅然拒絕了他,陪著公公去聊城看病,一住就是十九天,我沒有一天晚上睡覺超過兩個小時,公公的病情穩定了、好轉了,我卻因為長期休息不好病倒了.....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挑起擔子,毫無怨言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2003年二弟馬宗肖突發心臟病去世,撇下三個孩子,最小的才4歲,弟媳也不堪重壓,另嫁他人。我主動承擔起照顧三個孩子的義務,一照顧就是13年。為了給小侄子馬瑤看病,我們全家把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全部變賣,把侄子送到濟南齊魯醫院做了心臟手術?,F如今,三個孩子最大的已經讀完大學,結婚生子,他們都不喊我伯母,都親切的喊我媽媽,他們說,父母生了我,但是您把我們拉扯大,讓我們成人,您比我媽媽還親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為民服務,初心不改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在鄉計生站工作以來,我多次因為工作先進積極被評為先進工作者,在擔任村干部以來,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,為群眾帶來致富福音,受到了村里群眾的一致好評。2016年,我村村民于仰磊之子于興龍患有包狀腺體瘤,多次就醫不見好轉,花遍所有積蓄卻不能救孩子的命,知道此事后,我想方設法,為他們向縣民政局、工會、紅十字會尋求幫助,又幫助他們注冊輕松籌,共籌資5萬元,還經過程序將于興龍一家納入了貧困戶,為其帶來扶貧政策和項目的幫助,為他們帶來大病醫療救助等政策幫助7萬余元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孝老愛親最美家庭這個榮譽對于我來說,不僅僅是一個榮譽稱號那么簡單,這對于我來說更是一個激勵,在以后的生活中,我會更加努力做一個好媳婦、好婆婆、好母親的角色;在工作中,我會更加勤勉為民,將我村的村民當成我的親人、家人一般對待,將群眾的事當成我自己的事,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爭取把我們村建設成為一個鄉風文明,互敬互愛的和諧文明村!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少妇高潮a一级